103年4月27日~
新竹縣橫山鄉之豐鄉國小因學生不足而廢校,將舊有校舍再利用而成為「橫山鄉大山背人文生態館」,
該館有數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及美麗的桐花林供人健行尋思探古。
一座很美麗的小校園,但生態館已結束,我們今天造訪時園區正在整修成休閒咖啡廳,日後會再重新開張.
這裡的桐花很多,美麗的桐花桌椅.
一旁有著很多的青牛膽花.
中午至此,先簡單用餐.然後進去校園逛逛,可惜咖啡廳還未營業,這裡的景觀視野都不錯.
騎龍古道位在橫山鄉,是大山背眾古道中景點最為豐富的一條古道,入口有兩處,
一在隴西果園旁的交叉入口,另一處位在豐鄉國小旁邊,由隴西果園處進入古道可一路順坡下行,
較省腳力及時間,是一輕鬆遊覽騎龍古道的選擇。古道全程大約1.5小時,順著百年石階往下走去,
沿途有筆直翠綠的孟宗竹林、古樹、筆筒樹、小溪谷等,以及三座以糯米砌製的古橋,
充滿古人智慧的糯米橋年代久遠,施工精緻,非常特別,中途還有一處楊家石柱屋,
走累了可以在此處稍做休憩,享受完充滿芬多精的森林浴後再往前走去便可走回豐鄉國小。
騎龍古道有二個入口,我們由近大山背生態館的這裡進去.
入口的台灣崖爬藤垂掛在樹枝上展現生命力.
這古道一入口就是往下坡的杉木林.
還看見了杉木的新枝椏.這是它的花嗎?
一路的下坡路況還不錯,但仍可感覺古道是久未整理了.
沒多久就來到了第一座糯米橋.很質樸的小橋.
然後,我們遇上了一家人,因不熟悉路況他們告知前方路不通,
我們拿出了tony的地圖比對了一下,決定沿著小溪前進.也看見了有布條,但小徑濕滑,感覺也是久未有人行走.
(事後才知,我參考的tony資料居然是2006年的,可見這裡曾經風光一時,現在已落沒了)
看見了對岸似乎有住家及在溪流上養著錦鋰.
就這樣鑽出了小徑,來到了產業道路上.搞不清楚方向,但繼續往前探險去.
看見了tony提到的楊家石柱屋.就是荒廢已久的農舍吧.
此時看著地圖,知道往前應該還有路前行,但我們一路行來除了不見任何遊客.
山徑小路也是多未整理及路況不明,強哥先行探路後,決定往回走吧.
走回剛才的小徑出口,沿著產業道路行一樣可以繞至第二座糯米橋.
遇到了這鐵柵門是防汽車進入的,我們由旁邊走即可.
然後正想再往前行時,突然一旁的芒草邊冒出了年輕人.這才知原來古道由此要往下走.
撥開了一小段的芒草路,再往前行小徑漸明顯.
然後我們看見了第二座的糯米橋.(事後才知道由產業道路再前行不遠,還有一座新豐橋的糯米橋給錯過了)
這第二座糯米橋也是一樣的古意十足.
接著就是百年石階的挑戰了,剛下過雨的石階讓人不敢領教,真是滑到不行.步步危艱.
經過一座觀景台,啥米風景麼沒有.
只能慢慢走的百年石階一路往上.
石階走完後,美景跟著來.滿地的桐花雪.
哇..好多的桐花,這一段是今天走來最美最舒服的一段了.
桐花很多,但遊客很少.桐花秘境都沒有人前來..呵!
來到了百年的伯公廟.
然後我們就走到了第二出口.短短1.5公里已經繞完一圈了.
這真是一條不可多得的古道,只是路況不佳也不明,地方政府太疏於維護了.
走完騎龍古道再仔細的看了地圖,這才了解了方向.古道的確有多個入口.
再沿著大馬路前行不遠,我們取車離開了.
這裡滿山的油桐花,順著路我們來到了樂善堂.
樂善堂的視野景觀很讚.居高臨下,難怪一路都有指標.
視野廣闊,這裡遊客比較多.
樂善堂後方有一條大崎棟步道,感覺是一條大眾路線,山徑乾淨很多.
我們今天到時,時間已晚了,留著下次再來走走大崎棟吧.
大崎棟步道, 入口處位於樂善堂後方, 步道深入翠綠林木中, 全長約1.5公里, 全程皆為石階步道與枕木步道,
步道頂點是海拔約705公尺的大山背山,有一個三等三角點, 並有眺望台及涼亭, 天氣好的時候, 展望相當好.
在樂善堂這裡休息片刻,隨便逛逛.
看見了金銀花,有著二種顏色的花很特別.
風鈴花也叫燈籠花.像一盞燈籠.
因為好奇山上的一家大嬸婆窯烤麵包坊,到時人家已經都賣完了,可見生意很好,只好下次請早囉
結束了今天的大山背賞桐花行.走了二條人煙稀少的古道,看了三座糯米橋也值得了
建議大家可以走走騎龍古道大伯公那段的桐花步道很美,
然後這大崎棟步道今天雖沒走,但視野很好可以感覺是遊客較多及有整理的步道
應該也是一條大眾路線的賞桐步道吧.